中国存储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查看: 3725|回复: 2

昆哥讲硬盘之——了解硬盘(zz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7-14 17:17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安全库半导体世界IT采购网半导体联盟
    “昆哥”不是一个人,是一群对硬盘专业而痴迷的工程师,我们每年引入认证几十款企业级硬盘,管理维护着数百万的硬盘,通过维护系统可以统计各个品牌型号质量表现。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。这些数据很有power和指导性。这里插一下,春节前 美国一家备份运营公司Blackblaze公布硬盘故障率数据,数据只是2万多块盘,引起了某硬盘厂家的紧急攻关波澜。
    从这些年实践认识到,专业的计算,存储设备解决方案厂家提供必须有能力认证识别和管理硬盘的风险。必须具备专业的硬盘实验室,数据分析系统,测试认证能力,FA分析能力等。
    为什么要这样专门讲解一个IT部件呢? 相信对相当多人来说,硬盘是一个“熟悉的陌生人” ,我们似乎都很熟悉它,电脑,笔记本,移动硬盘都用过,或参与计算,或备份传递数据;但它似乎技术又很神秘,关于它,神奇的传说很多(素材足可以参加美国那个啥揭露真相的记录片拍摄了)。   
    不但在技术上,成本方面,硬盘也占据了IT产品(存储,服务器)的重要地位。我们的一线同事要销售存储,服务器,规划存储方向,识别和理解客户需求,有必要了解硬盘的技术背景,应用知识,甚至存储经济学关系(tradeoff for application)。   
    硬盘是一个需要专业认证测试的易耗品,在5年的维保生命期内具有2.5%~25% 不等的更换率(是的,你没有看错,不同的硬盘在不同的应用下故障率可能相差10倍,甚至更高,后续再专门讲解),不做专业认证测试的存储公司就是“耍流氓”,基本的保险都没有,只有靠运气了。
    至今,我们逐渐强大的中国IT业仍然无法研发硬盘,硬盘的制造厂也在泰国或中国保税区,属于海关外的地方(洋人地方) ;-) ,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都掌握在美国和日本业者手中,关键的部件也多在美国,日本手中,就连欧洲也永远失去了控制布局硬盘的历史机遇,只有少量的磁头wafer厂(爱尔兰)和返修拆卸厂。估计直到它退出IT的历史舞台,中国也不能研发出一块商业成功的硬盘(国家在近10年前,曾经投资过863硬盘项目,南方汇通1.8寸盘项目,最终被专利大棒,和一些不好说的原因,失败告终)。
    下图是希捷命名未来工厂的测试设备Gemini,位于clear room工序的后端,自动化超出一般制造业的想象:


    曾经一位美国硬盘供应商的 PRESIDENT 对我们高管开玩笑道:别说研发了,我送一条硬盘产线给你们自己生产,保管在三个月内亏本(良率控制你们都做不好,投入100个盘的料本,只有20个可以卖,怎么赚钱)。这里,高端制造业的傲慢体现无遗(这几年和供应商打交到来看,3分研发,7分制造控制是有道理的)。 好吧,说到这里也提一下,IT的关键部件历史机遇已经失去,面对新半导体介质还不建业是不行的(SSD和新介质后面再谈)。

    机械硬盘很不起眼,工作在数据系统中,PC中,笔记本中,只有当它“罢工”时 ,或者弄丢了你宝贵的数据时,你才发现它的重要。所以它是数据系统中沉默的“杀手”。   
    我们很多IT产品专家都熟悉存储,RAID,各种RAID2.0的原理,西瓜哥也专业的讲解了很多高大上系统(受益了,致敬一下)。但有个观点斗胆抛出,这些系统有60%以上的复杂度,设计难度来自HDD的客观要求:
    1)围绕着数据一致性和业务连续性设计(DIF,CRC,Checksum)。   
    2)围绕盘的失效风险设计(多份copy, RAID,EC……);
    3)围绕盘的“慢速”设计(多盘并发,CACHE, TIER 分层……);CPU是摩尔定律的翻倍提升速度,但硬盘性能提升进程很缓慢。


    198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篇论文描述了RAID,把多个硬盘集合起来,并发加速,多个盘的数据互相异或冗余保障数据安全,一个发明同时解决了硬盘的几个弱点,把2个九的器件做到5个九的系统中。这项看似简单的发明铸就了一个几十年的存储产业。 不得不再膜拜一下这间过于强大的“分校”。   
    硬盘历史就不细讲了,网络上都有,谈谈自己的看法,1956年IBM当年发明了它,后续1973年,改进的温彻斯特架构一直延用至今。温式盘主流的硬盘尺寸14寸,8寸,5.25寸,3.5寸,2.5寸,看上去枯燥的尺寸数字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故事,几乎每一次变革都会倒下一批公司,产生一些新公司。因为尺寸背后,还有惨烈的技术竞争和革命(磁头技术,密度技术),IT应用的大潮流在左右。14寸盘对应的是大型机应用;8寸盘对应的时代是小型机兴起;5.25寸伴随了台式个人电脑;3.5寸伴随了便携式小型个人电脑,台式个人电脑;2.5寸是更加轻巧的笔记本电脑。 (也许有人问,企业级硬盘呢,硬盘行业的企业级销售数量比消费级销售数量小了1个数量级,一个单位是千万pcs/年,一个单位亿pcs/年,所以消费类左右着市场,新的有风险的技术也首先应用在消费类市场。你没有发现,可能你当前刚买的笔记本HDD,已经用了一种全新纪录技术SMR,但它用在企业级还要成熟一些时间)
    硬盘的机械架构可以想象一下 老式的“黑胶唱盘机”的样子帮助理解,上海滩老电影里播放“吱嘎吱嘎”音乐那种。不过,硬盘的磁头是与盘片之间不能接触,一旦接触硬盘就很可能完蛋,距离10nm左右(通俗的大小比喻:磁头就是一架波音737飞机低于30米的高度,对地面小草的叶瓣计数;一个根头发对磁头会像一座大楼)。
    回到结构图,如下,硬盘机械结构一个旋转的盘片,slider(磁头的翅膀)上有2个磁头接收和发射信号,在盘片上读取和写入信息(0101数据转换为一堆磁畴的垂直的南北极方向排列,不同的S-N方向代表了不同的信息,信息学理论讲的“变化”的物质才能用于表达“信息”)。
    机械结构如图:


    除了机械部分结构,材料技术,硬盘的模拟信号系统,数字信号系统,信元编解码纠错技术(10-16 Error bit需要一个体系来保障),信道编解码技术,电机的伺服控制系统,嵌入式软件,Cahce,接口协议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。
    磁记录的硬盘仍然在进行密度的创新,技术活跃度仍然很高,不远的未来将出现10~30TB的单体硬盘。
    这么复杂,被誉为现代工业机电产品的两颗明珠之一的HDD硬盘,价格要做到低于一双稍好的“皮鞋”。在如此低成本的竞争格局下集成各个科学,工程领域的极致能力,可见其产业的难度。(另一个现代工业的机电明珠是大型客机发动机,RR,GE才能做)

    大家关于硬盘本身,理解透彻是有难度的(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学科),但是必须理解它的应用,硬盘类型的背后对应什么,应用场景,成本,可靠性。后续我们着重谈这一块。

(本帖内容援引自微信公众帐号:昆哥讲硬盘)
文明发言,共建绿色平台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7-17 21:55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安全库半导体世界IT采购网半导体联盟
什么时候中国存储行业能出个自主硬盘制造技术的厂商,我们就真的可以大谈存储国产化啦。国内搞IT的都不舍得投入,就知道oem,然后吹嘘骗人。当然不是说华为了,莫对号入座。
文明发言,共建绿色平台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7-18 14:24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道理,支持
文明发言,共建绿色平台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返回首页|中国存储论坛

GMT+8, 2024-5-3 08:12

Powered by Discuz

© 2001-2018 中国存储网Chinastor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